發(fā)布時間:2020-02-02 | 瀏覽次數(shù):1512
生活中的所有關系本質上就是童年家庭關系在你生命中的延伸 ,包括自我關系、工作關系、同事關系、親密關系、親子關系等。很多心理沖突都源自于關系的問題,但無論多和諧的關系都不是一勞永逸的,需要在相處的過程中不斷去調整、重建新的平衡。
換個角度來看關系,就是關系中的沖突是調整和覺察關系的信號,告知需要注入新的血液,否則關系就會面臨一潭死水的可能,如果一個人能帶著覺察的心態(tài)去知覺關系,就能一直保證心理健康度在常模的范圍。
案例一:女,73歲,養(yǎng)老院居住的老人,體檢身體指標全部正常,但老人卻感覺全身酸痛,胃痛,頭痛,胸悶,感覺生活無意義,天天躺在床上,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,偶爾起床就只會坐在廁所里,需要護工全面護理,院方要求介入心理咨詢治療。
無業(yè),有一個女兒已30歲,患有糖尿病,母女關系異常緊張,女兒除了送錢和送藥,幾乎不和母親見面。老伴兩年來僅探望過一次,夫妻關系冷漠。自我評價較低,認為自己一無是處,被全世界拋棄了,活著就是累贅,早死早好。
本案例是典型的人際關系不良導致嚴重抑郁的案例。在服藥的同時,在咨詢師全心陪伴,共情,關注的基礎上,運用認知療法,自信、人際交往能力提升訓練,本性療法、創(chuàng)傷修通等方法,經過連續(xù)十八次的咨詢輔導后,重度抑郁轉變?yōu)檩p度抑郁,身體的疼痛感完全消失,開始和同屋的老人少量地交流,臉上也有了笑容,最明顯的改變是語言表達流暢了,身心健康度獲得較大程度改善。
上述案例就是因為家庭關系出現(xiàn)問題后聽之任之,未做及時調節(jié),日積月累就出現(xiàn)了嚴重的身心癥狀,當然形成的原因很多,不良的負性認知及人際沖突應對能力最為關鍵,童年和父母的關系不良是癥狀誘因。
人際關系不良除了對生活造成影響外,還會影響職業(yè)的發(fā)展,如工作動力不足、效率低下、同事關系緊張、團隊協(xié)作不佳,程度嚴重者還會出現(xiàn)無原因的怠工、疲勞、重大工作安全事故、和上司沖突等,這樣又加劇了心境障礙的嚴重度,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,對身心健康造成更為嚴重的損害。有的人甚至一生都活在自怨自艾,身體癥狀層出不窮的狀態(tài)中。
那提升人際關系能力需要關注哪些因素呢?
首先,從認知上去認識原生家庭關系的人際交往模式。并從以下幾方面去建構新的關系:
當你愿意跟這個世界發(fā)生關系,重建自信,你也就開始了真正的成長。
?你出生的家庭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將建立的家庭;
?童年時與父母的關系造就了你最初面對世界的態(tài)度;
?只有在社交中,你才能慢慢建立有效的個人風格;
?在競爭性的世界里,你的焦慮是一種消極的自我保護;
?當下的痛苦,可能是你看到了性格的缺陷卻無法改變;
?只會沉迷于幻想的人,在現(xiàn)實中只會越來越回避人群;
?過于敏感讓你更情緒化,每天感受來自世界的惡意!
其次,培養(yǎng)換位思考的能力。
了解人際交往的三種境界:
第一境界,把別人當自己,去體會別人的感受,減少人際沖突的機率;
第二境界,把自己當別人,走出對自我的執(zhí)著,客觀的看待自己的行為,避免自以為是,認為是別人的錯誤導致人際關系緊張;
第三境界,把別人當別人。尊重、接納、理解別人,從而莊嚴自己,達到人際關系的和諧。
第三,學會談話的藝術。包括兩方面,一是少說,二是多聽,即帶著真誠、愛意、尊重、理解的傾聽,在良好的互動中增進感情,提高人際關系能力。
人際交往的藝術有很多,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,但只要明白人際關系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,以及人與人間的交往重要的是心靈交往的距離,獲得高質量的人際關系能力提升也只是時間問題。